退休后,我和老伴有更多的时刻在一起。前些年她一向照顾我有病的父母,我打心眼里感激她,也很想好好地补偿她。可现在,老伴每天拿我当小孩照顾和管教,总是挑我的毛病。我好心买些菜回来,嫌我买的贵说我不会过日子;我帮她煮饭,嫌我笨手笨脚的妨碍。我前面干活,她后面收拾,怎么做都不对她心思。我躲出去,到公园和票友去唱戏,到点回家吃饭,她又开端抱怨:家里什么活都不干,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爷似的,我算是上辈子欠你的……女儿回来告我的状,有时当着姑爷数说我,弄得我好没面子。多少次我都想跟她吵,又觉得没意思。可天天听着她这样指责抱怨,心里的气憋得鼓鼓的。有时想哪天忍受不了时,我就离家出走,落个心净。
案例分析:有些夫妻到了晚年,相互之间变得方枘圆凿犹如“冤家”。话不投机半句多,老伴变成了“世界上最讨厌的人”。少年夫妻老来伴,老伴之间本应该相互眷恋,相互关照。但是不知怎的,年轻时和蔼可亲的人,变成了唠唠叨叨的讨厌鬼;从前赏识的正派变成了不可理喻的固执;贴心的追求者变成了难缠的伴侣;活跃上进富有创造激情的爱人,变成了无所事事懒散的人。老伴之间越来越相互看着不顺眼,有时候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姿态?一位叫迈克尔·坎宁安的心理学家解说了这种现象,提出了“社会过敏原”的概念。他以为,社会过敏原是一些小事,一开端不会引起什么反应,但随着次数的积累会导致情绪的集中迸发。社会过敏原是:粗鲁的习气;不顾及他人的感触;成心的得罪行为和破坏规则。这些为我们与一个人共同生活带来应战,同样的行为出现在伴侣身上就会惹人生气。
怎样避免这种过敏原破坏老伴之间的联系呢?首先要学会承受,爱其长处就要承受其缺点。其次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老伴的怪癖,把它当作心爱的特质。再者,学会相互赏识,女人吃哄,男人吃捧的小技巧要常使用。改掉那种我对你好就可以对你恣意发脾气的霸道行为。任何对家人的嘲讽、降低、讽刺挖苦都会伤害亲情。老年夫妻要多在一起活动和文娱,经常拉拉手,相互赞美,时刻一长,平平的夫妻联系会有惊喜的改变。有位老友曾送我一首《老伴》的诗歌,转送给程师傅夫妻:老伴是您终身相伴的知音人,老伴是您闲谈排遣的抒情人,老伴是您知冷知热的贴心人,老伴是您荣华富贵的共享人,老伴是您苦乐人生的患难人,老伴是您感恩勿忘最亲的人。老伴之间要相互赏识相互保重,执子之手永久相守。